凡是游览过溶洞的朋友,一定会被洞中的钟乳石景观所惊艳和震撼。但是,你知道吗?它们都是碳酸钙沉淀物,几乎每一根钟乳石的形成都需要上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时间。虽然溶洞内不同形态的碳酸钙沉淀物都统称为钟乳石,但确切地说,只有那些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、从上面垂下来的才是钟乳石。那些如春天里从地面下“冒”出来的竹笋则是石笋,而钟乳石与石笋连接起来后便被称为石柱。不论是钟乳石还是石笋,其形成都始于一滴含有矿物的水滴。以钟乳石为例,溶洞**上有很多裂隙,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,每当水分蒸发掉了,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。一滴、两滴、三滴……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,洞**上的石灰质越积越多,终于生成一个乳头——这就是钟乳石的“童年”时代。以后,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,以至越垂越长。有的钟乳石的长度能达到好几米。说来看似容易,溶洞中的钟乳石虽然一直都在不断生长,但其每年平均增长仅为0.13毫米,较快的也不过3毫米。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钟乳石造型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。正因如此,钟乳石便逐渐从大自然的溶洞中被请进了人们的家中,成为了一种颇有美感和意境的观赏石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接下来,就为大家精选一些**钟乳石摆件,供欣赏。除了观赏价值,钟乳石还有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价值,那就是入药。据众多古代医书记载:钟乳石具有**五劳七伤、咳逆上气,治寒嗽,通嗓音,聪耳明目、轻身,使人肌肤润泽,精力旺盛,不易衰老益精,安五脏,通**,利九窃,下乳汁,益气补虚损,**较弱疼冷,下焦伤竭,强阴,久服益寿**,令人有生育能力等众多功效,可谓是一味良药。
钟乳石由碳酸钙和其他矿物质的沉积形成。灰石是一种碳酸钙岩石,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分解后,生成碳酸氢钙溶液。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:[1]CaCO3(s) + H2O(l) + CO2(aq) → Ca(HCO3)2(aq)水溶液顺岩石而下,直到抵达边缘。如果岩石在洞穴**部,水将滴下。当溶液和空气接触,产生逆向的化学反应,碳酸钙被沉淀出来。逆向的化学方程式为:[1]Ca(HCO3)2(aq) → CaCO3(s) + H2O(l) + CO2(aq)钟乳石每年平均增长率为0.13毫米。快速增长的钟乳石的水溶液中往往富含碳酸钙和二氧化碳,并且流动很快,这种钟乳石每年可以增长3毫米。[2]每一个钟乳石开始于一滴载有矿物的水滴。当水滴落下,留下了很薄的一点方解石
钟乳
圈。接下来的水滴继续留下新的方解石圈。较终,这些方解石圈形成非常细(0.5毫米)的中空的管子,俗称“苏打管”。苏打管可以长得很长,但是非常脆弱。如果它们因为碎片被堵住,水将从外面流过,沉淀出更多的方解石,形成锥形的钟乳石。同样 ,落下的水滴在到达地面后沉淀出更多的方解石,较终形成圆形或圆锥形石笋。与钟乳石不同的时,石笋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中空的“苏打管”这一步骤。如果时间足够长,钟乳石和石笋将融合在一起,成为石柱。